回憶的餘燼 / 選擇性的記憶和遺忘其實離真相有段距離

回憶的餘燼

我先看了電影再讀 Julian Barnes 的原著小說 " The Sense of An Ending “ ,雖然只有一百五十頁,但是扣人心弦,作者一路留下線索,結局仍是一團迷霧,讓讀者很氣餒,至少我覺得不甘心,因為實在很想知道真相到底是什麼 ? 又或者大作家想表達的,就是有些事情不只一種真相,而是因緣和合,隨著當事人的記憶選擇性地呈現,就像小說裡面不只一次討論什麼是所謂的歷史 : History is an account of a person using only imperfect memories and inadequencies of documentation.

Jim Broadbent 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演員,禿頭的英國大腕,看起來有點笨手笨腳,令人尷尬,不知何時會出糗.他所飾演的 Tony Webster ,是電影裡說故事的第一人稱主人公,從青少年,青年,一直到老年的生存狀態交錯穿插.他活在一個安全保守的舒適圈裡,就像多數的你我ㄧ樣. Jim Broadbent 的演技自然流暢,我感覺他好像沒在演戲,只是呈現自己的本來面目 ( 其實我對他的了解也只是片面的自以為是 ).

他在倫敦擁有一間專門買賣和修理萊卡相機的小店,和離婚的妻子 Margaret 與獨立的女兒 Susie 保持良好的關係,其實他蠻喜歡這樣的生活,偶而和前妻吃頓午餐,或是幫忙照顧外孫,生活平靜,日常,無聊,孤單,但是安心自在.直到有一天,忽然收到從某律師事務所寄來一份有關四十年前女友 Veronica 的母親 Sarah 所遺贈的五百英鎊,還有一份遺產的文件通知 : 無比聰慧高中死黨 Adrian 的日記 ( Adrian 在大四那年已經自殺身亡 ).

Tony 的生活或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,我們隨著他的記憶 ( 選擇性的 ) 回到保守的六零年代,從高中到大學,主人公的校園生活,社交圈子,喜歡聽的音樂,流行的存在主義,還有刻骨銘心的友情與愛情.但是隨著 Adrian 的死和與女友 Veronica 的分手, Tony 忽然長大變老,從他的片段記憶,我們拼湊出一些浮光掠影,因為沒有佐證,所謂的事實都是從 Tony 一個人的角度出發,他有時讓人厭煩,有時引人同情.

透過各種途徑, Tony 終於和 Veronica 見面,因為 Adrian 的日記被 Veronica 燒了! Tony 大為光火,不過 Veronica 交出 Tony 當年所寫的一封極盡侮辱嘲諷惡毒的信,連他自己都選擇把這段記憶刪除,劇情開始出現戲劇性的轉折,我們和 Tony ㄧ樣好奇不解,愈想知道真相,愈得不出完整的全貌,結局更是匪夷所思,留下錯愕的觀影人.我回到佳評如潮的原著裡翻找,也得不出圓滿的解答,或許作者的用意就是要告訴我們,選擇性的記憶和遺忘,其實和真相有著一段不小的距離.

留言

熱門文章